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本报讯(记者张文敬)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是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迫切需要。近日闭幕的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高度关注海洋强省建设。
刘加钊委员认为,山东最大的资源禀赋在海洋,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海洋,最大的科技驱动引擎在海洋,最大的政策潜力也在海洋。他建议,对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加快建成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尽快补齐关键短板不足,促进海洋医药生物、海洋工程、海水淡化等一批现代海洋企业做强做大。在全面打造海洋强省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中,建立完善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挖掘海洋强省建设科技创新驱动力;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政府和市场资源,增强海洋强省建设现代金融驱动力;组建中国工程院海洋发展战略咨询分院,充实完善海洋强省建设发展规划、方案、行动等引领驱动力。
当前,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高端生物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陈立波委员建议,加快促进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他说,当前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仍存在研究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亟待完善与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且应用领域狭窄、产品品种单调且质量不稳定、产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加大投入、重点攻关、培育市场、金融支持等一系列系统化操作,打通政、产、学、研、资、用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进程,形成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
青岛、烟台等地海洋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已经形成了胶东半岛黄金海岸旅游带,滨州、东营、潍坊等地的海湾及腹地风貌独特,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历史遗迹众多,具备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姜明委员建议,构建多地协作、可持续化发展的海洋旅游管理模式。放大地方特色,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分,从整体上打造有梯度的海洋旅游网络,形成全面、丰富、多样化的海洋旅游格局。
莫照兰委员高度关注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她认为,加强海洋牧场选址、设计、论证、实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查,严把招投标、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等关键环节,确保海洋牧场建设质量。依托省内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对海洋牧场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在牧场选址、功能配置、生境构造技术、典型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形成关键共性技术,评估牧场适宜开发模式,解决不同海区海洋牧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关键问题,形成不同海区特征的海洋牧场区域性综合开发建设的技术模式、产业化示范区和研究基地。
于玲委员建议,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原则,进行海洋生态补偿。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快绿潮防治实验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实验室建设,推进“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在近海滩涂种植碱蓬、柽柳等耐盐碱植物,逐步恢复原始自然风貌。